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返回校园主页

搜索

首页  教学研究  成果管理
[成果公报]重大疫情背景下的教学连续性计划问题研究
发布者:pgzx    发布时间:2020-05-30    浏览次数:417

“疫情与教育”成果公报(第一次)

课题名称:重大疫情背景下的教学连续性计划问题研究

题编号:2020YZB018

课题主持人:马勇

主要参与人:张晓林、马春晓、张晶、赵静、王洪婧、李连玲



内容摘要: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线下教学中断,教育、教学活动的应急管理机制成为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应急规划——教育连续性计划Academic continuity planning)必然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概念。教学连续性计划的制定、执行应当以沟通和及时性为基本原则,其关键要素除教学业务的应急处置外,应当特别注重教学活动中的“社区意识重建”;纵向维度上,教学连续性计划的设计应以时间轴的推进为主线,横向维度上,教学连续性计划应当与其他业务连续性计划协调推进。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应当将教学连续性计划作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重要一环,教职员工也应当将应急工作纳入教学计划的拟定。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多种方式重建学生的社区意识,减少“社交隔离”带来的负面效果。此外,教育机构在做好教学连续性计划的同时,还必须强化技术层面的应急机制,保障线上教学活动的安全性。

关键词:教育连续性;教学连续性计划;教育应急管理

引言

潍坊医学院马勇主持的“后疫情时代的教学连续性计划及运行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ZB018。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包括:张晓林、马春晓、张晶、赵静、王洪婧、李连玲。学科分类为高等教育,研究类型为综合研究。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采取了诸多措施保障教学的连续性。我国教育部门也鼓励教育机构通过线上教学等形式保障教学活动的连续性。本研究以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的教育应急管理为视角,以教学连续性计划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外多国教学连续性的实践情况,梳理出教学连续性计划中的基本指导原则及教学连续性计划的核心要素,探讨我国教学连续性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后疫情时代,应当如何从教学连续性计划的制定与更新机制、强化技术层面的应急机制、重视需求侧的现实要求等多个层面完善教学连续性计划及其运行机制。

一、问题缘起

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播,世界多国实施了停课措施以减轻疫情的扩散。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测,迄今已经有超所130个国家实施了全国性的停课措施,全球80%的学生学业受影响。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多国采取了诸多措施保障教育基本服务的连续性,即“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国教育部也鼓励教育机构通过线上教育等形式继续向青少年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不论人们是否愿意,教育连续性、教学连续性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对于教育机构而言,教育、教学正是其核心业务,在遭遇重大突发事件之后,教育、教学的核心功能如何维持连续性就是教育连续性、教学连续性所解决的问题

教育始终是以人为本的,当人们将关注点聚焦在如何掌握在线教育技巧、如何使用在线教学辅助工具的时候,可能会忽视“需求侧”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在疫情中对在线教育的接受性问题。本文拟以教学连续性计划(Academic continuity planning)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延续性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后疫情时代,教育机构应当如何制定和完善教育教学连续性计划。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课题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教育应急管理视角,以教学连续性计划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主要研究教学连续性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教学连续性计划的制度化体系等等;实践层面则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分析教学连续性计划的主要构成因素,为后疫情时代教学连续性计划的构建奠定基础。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教学连续性基本理念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对教育连续性、教学连续性等核心概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等方法,考察教学连续性计划的基本原则、内容以及运行机制中的核心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连续性计划、教学连续性实践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不同模式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2. 重大疫情背景下教育机构的教学连续性实践研究。本部分研究属于供给侧考察,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教育教学机构在教学连续性实践中的做法;从教学模式选择、技术支撑、资金投入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就教学连续性实践进行模式化研究,分析不同模式选择在实践中的运行效果;探讨不同制度要素在教学连续性实践中的作用。

3. 重大疫情背景下受教育者对教学连续性的现实需求研究。本部分属于需求侧考察。以受教育者作为调查对象,从教学资源获取、教育平等、社会心理需求等维度对受教育者的现实需求进行分析,同时考察当前疫情背景下被调查者对教学模式、教学平台、互动方式的反馈情况,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对比分析奠定基础。

4. 重大疫情背景下教学连续性实践比较研究。新冠肺炎是全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教学连续性的全球化背景使得各国之间的比较研究变得可能。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域外教学连续性实践的现状,探讨各国在疫情背景下教学连续性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得失,考察值得我国学习的特色制度、特色方法。

5. 教育连续性计划的制定与运行机制构建。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梳理教学连续性计划及其运行机制中的理念、制度与方法,探讨如何通过制度的设计、方法的更新去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构建起符合我国实际的教学连续性计划运行机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拟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基本思路,通过文献分析、实证调研等方法就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 比较研究方法。本课题以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不同法律制度、文化背景下,各国在应对类似问题时采用的不同策略。具体说来,本课题研究分析了包括哈佛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休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高校的教学连续性计划及其实践,对比我国的实践,提炼和分析了国内外模式的典型特征

2.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本课题采用规范实证的方法分析当前我国立法、政策中与教学连续性相关的内容,理清其中的规范逻辑,从整体上把握当前我国立法、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问卷、访谈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察新冠肺炎疫情中教育教学机构在教育连续性实践中的运行状况。

3. 典型案例分析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选取典型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连续性计划的制定、运行在典型案例中的实际效果,从中归纳、分析教学连续性实践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内在机理。

三、研究结论

(一)教学连续性计划的制定、执行应以沟通和及时性为基本原则

在危机出现时,信息沟通是一切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教育机构必须做好信息沟通上的应急预案,通过这一预案,教育机构能够有效地实现与职工、学生之间信息沟通。首先,教育机构必须就应急状态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做好准备。其次,信息沟通原则要求教育机构必须做好人员联络的预案,一方面需要设置危机发生时的紧急联络人;另一方面对危机发生时校内和校外的沟通预先设置必要的渠道。

及时性原则对于危机应对至关重要。在制定或者执行计划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时间表(Time-frames),以确保危机发生时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教学连续性计划中的措施都是临时性的,所以必须调整好临时性措施与教学职能、过程完整性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临时性措施的使用而影响整体教学职能的完整性。

(二)社区意识重建是疫情背景下教学连续性计划的关键要素

疫情与其他突发事件有所不同,其管控措施包含着“社交疏离”,线下教学活动的中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过程中的社会联系,学生难以获得线下教学过程中的“社区意识”。人际关系和社区意识是教育活动的重要支撑,社区意识的一个重要的好处是人们从他们的朋友和社会联系网络中获得支持感。从线上教育的舆情视角看,对需求侧(社区意识重建)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机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不能否认,当前的在线课程能够进行互动,但是线上互动与线下互动不同,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态的难度增大。比较而言,线下互动更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当前部分教育机构机械地将线下教学转移到线上,这种简单的做法实际上忽略了社区意识上述问题的提出并非否定线上教学的作用,而是强调教育机构在制定教学连续性计划时应当尽可能考虑学生的需求,重视社区意识的重建问题。

(三)纵向维度上,教学连续性计划的设计应以时间轴的推进为主线

疫情的发展是相对不确定的,因而教学连续性计划也应当保持一定的弹性。实践中,疫情背景下的教学时间轴存在两个面向:一个是疫情演变的时间轴,一个是教学进度的时间轴,教学连续性计划的设计应当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将疫情推进的时间轴作为主线

1. 以疫情演变的时间轴为依据,教学连续性计划的设计如下图:

 

2. 以教学活动的时间轴为依据,教学连续性计划的设置应当如下图所示:

 

 

(四)横向维度上,教学连续性计划应当与其他业务连续性计划协调

教学职能的恢复不仅仅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任务,教学辅助部门的业务连续性也是教学连续性的重要支撑,例如线上图书资料的供给、教材征订分发、学生的资助等,这些职能的连续性也深刻影响着教学连续性。因此,教学连续性计划的设计必须从横向上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连续性相协调。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教学连续性计划的制定与更新机制

对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来说,应当将教学连续性计划作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重要一环,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重大突发事件出现时,如何与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如何通过课程上的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都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教职员工来说,需要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教学大纲的拟定中增加应急教学的内容,而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连续性措施,其内容可参考如下设计:

1. 建议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设计一份应急计划,如果教学过程因紧急事件中断,按照声明中的指示开展教学;

2. 所有教师都应预先选择合适的在线教学平台或者其他替代方法,用于推送教学材料。

3. 开展团队教学、课程共享,以解决突发事件中可能出现的教师短缺或者超负荷运行等情况;

4. 应制定部门计划,在实验室因突发事件中出现问题后,能够继续开展相应课程;

6. 完善现有的部门应急计划,例如大学图书馆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协调、辅助教学连续性计划的执行

7. 持续关注学生在突发事件结束后,帮助其及时返校毕业

除教学连续性计划的拟定之外,教学连续性计划的更新也相当重要。教学机构需要根据形式的发展不断更新应急机制,一方面,教学连续性计划需要根据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更新;另一方面,教学连续性计划也要根据技术层面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二)重视社区意识重建在教学连续性中的作用

在新冠肺炎扩散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了一份以学生需求为核心的教学连续性指南。指南提出了一系列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的建议,例如“采取措施,确保包括残障人士或低收入背景的学生在内的人都有机会使用数字设备,参与远程学习课程,考虑暂时将此类设备从计算机实验室下放到家庭,并通过互联网连接为它们提供支持;在教学之前,优先考虑解决方案来应对社会心理挑战;根据受影响地区的情况,学习水平,学生需求和父母的情况来计划时间表”等等。这些建议并不局限在技术层面或者教学方法层面,重要的是社会心理上的支撑,即社区意识重建。

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建议之外,在线下教学中断的过程中,教育教学机构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减少“社交隔离”带来的负面效果,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小组协作的内容,强化学生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又如学校可以通过将教材寄送给学生的形式,强化学生感受到

(三)强化技术层面的应急机制

从线上教学实践看,不论是技术驱动型平台,还是内容驱动型平台都未能预料到线上教育需求的突然增大,宕机、卡顿等情况在初期经常出现。这要求教育机构在做好教学连续性计划的基础上,要与线上教学平台一起做好技术层面的应急反应机制。首先,教育机构应当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常态化。常态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机制能够为线下教学中断时提供临时性的应急措施。其次,强化在线教学平台的应急能力。为了应对重大突发实践的影响,在线教学平台必须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网络硬件设施不足的地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课程对网络资源的依赖,至少能够提供部分离线功能以便于学生在网络中断时仍能进行离线学习。再次,重视教育信息安全。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层面,保密性、安全性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安全性原则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强化市场准入机制,将安全性作为线上教学平台审查的重要标准。

 

 



上一篇:下一篇: